[媒体] 《北京考试报》:(辛闻)难忘“西支”之旅
难忘“西支”之旅
辛 闻
(《北京考试报》
515,715,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数字,蕴含了别样的含义。因着这两个数字,10个人聚在了一起;因着这两个数字,10个人有了共同的信仰;因着这两个数字,10个人奋斗不息,努力向前。
依旧清晰地记得,
13个小时的硬座,将我们由繁杂喧闹的都城北京带到了安静沉稳的古都西安。13个小时的旅途,也让我们10个人的关系愈加紧密。接踵而来的,是8个小时的汽车旅程。西安至庆阳,再至华池。在中国版图上只是短短的几厘米路程,却让我们团队精疲力尽。由于山路上不停的颠簸,3位队员的晕车反应愈演愈烈。夜晚9点,我们终于抵达华池县。夜色深沉,当地团县委的热情让我们感到无比温暖。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体贴入微的提醒,无一不让我们“受宠若惊”。经历了一夜的歇息休整,第二天7时30分,我们便马不停蹄地坐着大巴赶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南梁乡。
在大巴上,大家叽叽喳喳地畅想着10天的支教活动,想象着那些纯真的面孔以及乡村的蓝天、碧水、高山。1小时30分钟转瞬即逝,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静谧祥和、干净纯洁的小镇。看着镇上仅有的一条干净的柏油马路,看着镇上那一双双注视着我们的最为纯净的眼睛,看着镇上那一家家的小店,我们的心旋即远离了喧嚣与浮华,在这最为纯净的环境中沉淀下来。
现在的我,坐在我们支教的四年级教室中,看着我们的戏剧老师倪晨阳在台上耐心地向那31张笑脸教授着评剧《刘巧儿》,那宛转悠扬的唱腔,那一板一眼的动作,那温暖的笑容和认真的眼神让我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自己带着10个人来到大西北是正确的。尽管我们的团队还略显青涩,尽管我作为领队经验还很不足,尽管我们不是专业教师,也从没接受过专门的培训,但重要的是我们有一颗热情的心,有一颗奉献的心,有一颗关爱的心。正因如此,我们走上了“西支”之路,走上了奉献之路。
链接:
http://bjksb.bjeea.edu.cn/html/ksb/kaoshiwenhua/2011/0810/38820.html
http://bjksb.bjeea.edu.cn/uploads/softnew/81-110809174031.Pdf
《环球时报》:(吴英杰)高市涉台挑衅言论引火烧身
中国新闻网:(吴英杰)高市一语,日经危局
《经济日报》:(赵忠秀)加快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青年报》:(乔成治)中美贸易“休战”背后...
《中国石油报》:(董秀成)2035年目前最好的足彩app碳排放权交...
《中国妇女报》:(赵崔莉 刘美淇)“十五五”时期...
《中国经济时报》:(赵忠秀)把准“三化”方向 让...
《天山网》:(Abbas Jawad Kdaimy)Expat Ey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