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杨杭军)首都空港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空港经济的比较分析
首都空港经济和粤港澳大湾区空港经济的比较分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12-06)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的特征是航线密集、多式联运、市场潜力大,但也存在一定不足。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缺乏统一的监管协调机制,更多依赖于各市场主体的自发合作。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五大机场虽已建立了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在粤港澳合作框架下形成了A5联盟,但由于定位分工、产权归属、运行标准、利益主体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基础设施、国际客货运等方面合作进展缓慢。对此,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参考纽约湾区整合区内三大机场的经验——建立跨行政边界的协调监管机构,从而灵活、动态地调节航空旅客运量,促使运量从容量饱和、服务质量下降的大型机场,向其他利用情况不足的中小型机场分流.
粤港澳大湾区中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主要空港经济区具有不同特点。粤港澳大湾区的机场主要围绕五大机场,致力于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广州是国际航空枢纽驱动;深圳从物流到国际会展驱动;珠海是国际航展驱动型,现在慢慢扩大到航空产业的发展;香港主要是金融服务、高端服务业,90%以上是服务业、房地产、金融等;澳门规模相对较小,澳门航空城依托本地发达的旅游业,逐渐发展成文化旅游特色的临空经济。
首都空港经济与大湾区空港经济对比及相关建议。2018年,北京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1.01亿人次,货运量207万吨,同年粤港澳大湾区客流量2.16亿人次,货运量830万吨。首都空港经济在监管协调方面统一由北京市管理,便于统筹协调,而粤港澳大湾区空港经济在这方面缺乏统一的监管协调,更多依赖于各市场主体的自发协调合作。从功能定位来说,首都空港经济是打造国际航空枢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是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促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服务地方特色,带动龙头企的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杨杭军)
附:原文链接
http://www.cssn.cn/gd/gd_rwhn/gd_ktsb/jjygadwqkgjjfzzl/201912/t20191206_5054761.shtml
《中国青年报》:(庄芮)2025年服贸会:开放再拓...
光明网:(周念利、李金哲)弘扬“上海精神”,为...
CCTV-13《新闻直播间》:(屠新泉)第25届中国国际...
CGTN:(高蕾)From a 'forgotten ally' to a 'trus...
《全球财经连线》:(屠新泉)外贸地理结构发生重...
《目前最好的足彩app》:(赵忠秀)抓住机遇,加快服务贸易...
《中国经济时报》:(赵忠秀)以“人工智能+”推动...
《中国石油企业杂志》:(董秀成)“三桶油”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