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诗歌 魅力语言 数十名中外诗人利兹开启诗歌对话
校新闻网讯(UIBE国际商务汉语基地供稿)9月18日,中英诗歌对话交流会在利兹大学拉开帷幕。本次活动为期两天,共分为八大环节,中外嘉宾围绕当代诗歌进行阅读、赏析与探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利兹大学翻译研究中心、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利兹大学诗歌中心以及《立场》杂志均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此次交流会邀请了来自中、英两国的诗人,其中还包括几位现居新加坡的中国诗人。作为合作方之一,利兹大学商务孔子学院的外方院长和汉语教师也出席了本次活动。部分利兹大学东亚系及孔院学生也参加了诗会。
18日上午11时许,利兹大学常任副校长余海岁主持了本次诗歌对话会的开幕仪式,利兹大学诗歌中心的主任John Whale先生和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的主任Frances Weightman女士也发表了开幕致辞。
来自中国的三位诗人杨克、李元胜以及路也上台发言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来自中国的三位诗人杨克、李元胜以及路也各自发表了关于当代中国诗歌现状的主旨演讲。在之后的现场讨论环节,余海岁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首好诗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你们为何写诗?”三位中国嘉宾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想,畅谈了对于这两个问题的看法。台下的听众也围绕着本次对话的主题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在谈及诗歌翻译时,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诗人,以“鸟群”和“群鸟”为例来说明语言传播与译介存在“逆差”。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以视觉为中心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为诗歌文本的书写与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开启了新的可能。中国诗人李元胜提出,类似“为你读诗”这类的公共账号正在吸引着普通人们对诗歌的日常关注,“声优”群体的出现,也为诗歌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余海岁教授上台朗读诗歌
本次诗歌对话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契机,让来自中国、英国和新加坡的诗人们以诗歌的名义相聚、对话,吟诵诗文,共同回溯、见证超越时间和国度的诗歌光焰。
《北京日报》:(蓝庆新)雄安新区数据要素创新“...
《中国经济半年报》:(庄芮)外贸多元化拓展 破解...
《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海外版:(科林)推广中国文化,促进...
新华社:(屠新泉)中国经济系列专题片《巨轮永向...
央视新闻:(屠新泉)中国经济:顶压前行 好于预期
新闻周刊:(赵忠秀)机电出口,“智”造新动能
第一财经:(屠新泉)进出口波动之中保持高位,关...
人民论坛网:(黄宝印)在高水平教育开放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