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深度报道

援派干部风采录 | 冯晓琦:春风化雨育桃李 润物无声天山下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28日 编辑: 赵文凤

【编者按】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一批批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援派干部教师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毅然奔赴西北边疆、雨林深处、基层乡镇,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他们克服困难、倾情投入,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授课经验、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到边疆基层,深深植根于受援地区的沃土,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奉献之歌。为深入挖掘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援派干部群体的先进事迹与心路历程,展示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干部教师风采,党委宣传部联合党委组织部特别策划推出“援派干部风采录”系列专题报道,将笔触聚焦这些可敬可爱的援派干部教师,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情怀,汲取奋进的力量,共同凝聚起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磅礴伟力。


冯晓琦,中组部第十批、第十一批援疆干部。1996年以来先后工作于中国金融学院国际投资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2022年8月至2025年8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商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担任副院长、援建教师。获克拉玛依市“援建工作优秀干部人才”荣誉称号。


毅然援疆 情系天山

2022年8月底,冯晓琦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跨越千山万水,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开始援疆工作。

她清晰地记得,到校区的那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校区的道路上,一种温暖而充满活力的氛围把整个人都包裹起来。优美的校园风景和先进的教学设施已经深深地吸引了她,当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校区首届留疆毕业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看到校园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地标后,这一切又深深地触动了冯晓琦的心弦。她不由自主地感慨道,这里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建设者,让他们愿意扎根在这里,为新疆和校区的发展贡献力量,自己能够成为立志建设边疆的众多奉献者中的一员,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和责任。

深耕教学沃土 筑牢育人根基

冯晓琦来到克拉玛依后,担任校区工商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先后主管过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担任应用经济学科负责人和金融学专业负责人。在主管教学的两年时间里,冯晓琦做好学院日常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建立健全专业建设委员会、教学督导制度,保证教学工作顺畅有序进行。在教育部对校区进行本科教育教学评估期间,她作为学院迎评促建工作组组长和总指挥,全面统筹并积极参与了学院教学评估的筹备与迎检工作。

在校区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冯晓琦与老师们共同努力,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她积极引进高层次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人才,引进了2名国内知名学者担任学科带头人,并通过组建教学与科研团队,较好地发挥学科带头人传帮带作用。引进了2 名青年博士后进校,其中一人已经留校区工作。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从2022年到2025年,学院应用经济学科已有7名青年教师考取在职博士研究生。

作为学科和专业负责人,她努力推动学科和专业建设,主持制定和修订了金融学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开展学科和培养方案调研以及“十五五”应用经济学科发展规划制定工作;成功启动了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首次招生工作。

她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和经济金融教学实验室建设,主持的“数字经济背景下经济金融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获得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并顺利结题验收。组织学院教学团队参加2023年校级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申报,参与申报的1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得新疆自治区一等奖,2项教育教学成果获得校级二等奖,推动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激发科研活力 赋能学科发展

在圆满完成迎评促建工作后,冯晓琦的工作重心有所调整,主管学院的教学转向科研管理。在她看来,科研管理工作的目标是,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力争使更多的教师们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立项,建设省级创新团队,收获高质量论文成果。“日常管理精细化、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关键指标明确导向”是她推进学院科研工作的抓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术交流,她积极参与组织并成功主办或承办“第四届银行与金融中介论坛”、“第二十一届新疆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对口援建高校学术交流会暨胡杨博士论坛”、首届“北京-新疆三校金融学术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举办了各类基金项目申报辅导讲座;带领青年教师参与疆内外学术会议,组织胡杨讲堂、青蓝学术沙龙等20余次活动,吸引千余人次师生参与,搭建起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全方位助力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

因材施教 育人为本

尽管行政工作比较繁忙,但冯晓琦并没有减少教学工作量,而是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她主讲《宏观经济学》专业必修课超400课时,指导本科毕业论文22篇。在冯晓琦的课堂上,她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为学生们呈现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程。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她的课上,学生们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种活跃的课堂氛围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冯晓琦还非常注重“从细处着手、从实处落实”。她深知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情况都不同,因此需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她总是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知识点、解答疑惑;对于优秀的学生,则鼓励他们深入探究、拓宽视野。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使她赢得了学生们的广泛赞誉和喜爱。她的课程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专业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温暖和力量。

为了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冯晓琦重视学生的科研竞赛。三年来,她指导了超过百名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正大杯”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三创赛”、互联网+、挑战杯、目前最好的足彩app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能源经济大赛、统计建模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竞赛,并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20多项。由于在指导学生竞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她被校区授予“科技创新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离克不忘克,援疆更爱疆

“我选择来到这里,是因为深感这是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我希望能为这里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回顾自己在校区援建的经历,冯晓琦老师深感收获颇丰。因为援疆期间的突出贡献,冯晓琦被校区评为“最美援建教师”,并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第十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援疆工作优秀干部人才”荣誉称号。

在校区的援建工作只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段难忘的经历,但象征着一种责任和使命的担当。她不仅在教学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和洗礼——她深刻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西部边疆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和信念。

“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看到老师同学们取得的进步,我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与自豪。”离克不忘克,援疆更爱疆,这是冯晓琦在离任时的真情流露。展望未来,冯晓琦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她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西部边疆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她也期待退休后可以再次来到校区工作,为校区发展贡献力量,继续在这片热土上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团结进步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本文系转载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党委宣传部编辑整理)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