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一廊 | 金融长廊映照金融英才的奋进征程
编者按: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各学院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品牌文化。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全方位展现各学院的文化品格与独特风采,党委宣传部特别策划推出“一院一廊”系列专题报道,将镜头对准各学院精心打造的文化长廊——它们不仅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院历史文脉、学科特色、育人成就和精神内涵的立体展示。让我们跟随镜头一同漫步于这些文化长廊中,品味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感知不同学科的独特魅力,在思想交流与文化碰撞中,共同构筑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校新闻网讯(中国金融学院供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与中国金融事业同频共振的奋进史。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九家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创办中国金融学院,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教授出任首任院长,肩负起“办好金融学院,培养新一代银行家”的历史嘱托。2000年,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与原中国金融学院合并,2001年组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2023年正式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金融学院”。学院始终秉持“在金融界起到人才和教材的种子作用”的办学理念,构建起覆盖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成为扎根中国大地、聚焦高质量发展的顶尖金融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基地。坐落于博学楼六层、七层、九层的中国金融学院文化长廊,涵盖学院概况、学系介绍、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个板块,串联起近四十载办学历史的厚重积淀与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既展现了金融学科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时代轨迹,也诠释了“教学立院、科研强院、服务富院”的战略内核,成为比文字更生动的育人教科书。
题字题词凝魂:从历史嘱托到时代践行
步入文化长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各楼层主墙上庄重矗立的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金融学院”院名与陈云同志“办好中国金融学院,培养新一代的银行家”的题词,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贯穿学院发展的根本遵循。
文化长廊展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政府部门领导与金融领域领军者为学院的题词,这些题词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到办学路径,再到价值归宿,与学院的发展实践形成鲜明呼应。长廊通过时间轴将题字精神与办学节点精准对接:1987年建校时的专业设置呼应“培养银行家”的嘱托,2022年后金融科技专业的增设以及数字经济专硕的开设,正是对“金融改革”题词的时代回应,而连续多年的高就业率与高就业层次,则印证了“育英才”目标的实现。
育人图谱织锦:从种子理念到栋梁辈出
中国金融学院文化长廊以“种子精神”为主线,系统铺展学院“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育人体系。这里没有枯燥的数据堆砌,而是通过“培养模式-成长轨迹-社会反馈”的三维叙事,展现金融人才的培育全过程。
在本科培养板块,鸿儒金融实验班、量化金融实验班、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实验班等特色项目成为亮点。展板详细介绍了各实验班的课程体系——如CFA实验班融入国际资格认证课程,量化金融实验班强化数学建模与编程能力,体现了“理论+应用”的培养特色。
研究生培养板块则聚焦高层次人才培育。金融学、金融工程学两个博士点,金融学、金融工程学、金融专硕、数字经济专硕四个硕士点的建设成果,通过导师团队、科研项目、毕业生去向等内容立体呈现。特别展示的“本研衔接机制”,体现了学院对人才成长规律的精准把握,彰显学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的优势。
毕业生发展展区的数据尤为亮眼。学院培养的人才遍布金融系统、国家机关、跨国企业等领域,以“专业扎实、外语娴熟、实践突出”享誉业界,凸显中国金融学院在行业内的深厚影响力,印证了“种子生根结果”的育人成效。
学科建设培基:从师资强院到科研兴邦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中国金融学院文化长廊对学院师资力量的展示,严格依据实际数据与结构特点,立体呈现着这支“具有共同愿景,职称、学历、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团队。这里以翔实的数据与案例,展现了一支“结构合理、潜力深厚”的学术梯队如何支撑起金融学科的高地。
科研成果展示体现了“顶天立地”的特色。学院打造的“平台、团队、项目、机制”四位一体的科研建设体系,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金融前沿,在资产定价、国际金融、资本市场、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领域成果丰硕。教师在国内外顶刊发表的论文,为国家金融决策提供的咨询报告,既展现了理论创新的高度,又体现了服务实践的温度。
这些数据与名单背后,是学院“打造高水平研究教学体系”的坚实支撑,体现着“教学为本,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执着追求。长廊通过客观呈现师资结构与人才梯队,让观者直观感受到学院在师资建设上的扎实成果,以及这支队伍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
国际视野拓界:从融通中外到服务社会
中国金融学院的国际交流成果与社会服务实践在长廊中相互交织,既体现了培养全球视野金融人才的目标,也展现了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的担当。与英国伯明翰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克学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等海外院校构建的合作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访问学习、双学位攻读等国际化培养路径,更成为学院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依托。借助这些国际合作资源,学院将金融领域的前沿知识与实践经验融入社会服务,助力提升相关领域的专业水平。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将国际学术交流中获取的先进理念和研究方法,应用于面向国内金融机构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咨询服务中,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多元思路,突出了金融学科跨境实务的特点,践行了为国家培养金融人才的理念,体现了学院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
文化长廊清晰展现了学院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的理念。学院通过国际化的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合作,提升自身专业实力,进而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无论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服务社会,还是将国际交流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都体现了学院践行社会服务的责任担当。
中国金融学院的文化长廊,以学院发展的真实历程为骨、以办学特色为肉、以精神传承为魂,立体展现了一所顶尖金融学院的底蕴与追求。从历史传承到师资建设,从人才培养到国际交流,每一部分都源于学院的育人实践,这不仅仅是中国金融学院的文化宣言,更展现出金融师生服务国家战略的共同担当。这里的每一块展板,都是金融强国使命的接力棒,等待着新一代金融人以专业智慧续写华章,它让每一位师生在触摸历史中坚定初心,在展望未来中明确方向,激励着一代代金融学院人在服务国家金融事业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撰稿:张涛 审稿:文之峰 王茂斌)
《新闻联播》:(赵忠秀)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五次...
《新闻联播》:(赵忠秀)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 ...
《中国日报》:(王志民)China, Pakistan to take...
《中国教育报》:(黄宝印)从“211工程”“985工...
CCTV-2《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赵忠秀)与...
《三联生活周刊》:(吕越)关税又“休战”90天,...
《光明日报》:(戴长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推...
《前线》:(蓝庆新、田庚)“两山论”的哲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