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蓝庆新、薛缘杰)携手共赢新格局 共绘服务贸易新蓝图
(来源:光明网-学术频道 2025-09-18)
9月18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蓝庆新教授等在光明网学术频道发表《携手共赢新格局 共绘服务贸易新蓝图》文章。以下为文章内容。
金秋九月,世界的目光再次汇聚北京。2025年服贸会在北京首钢园隆重启幕。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服务贸易盛会,本届服贸会以“数智领航,服贸焕新”为年度主题,聚焦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文化交流和科技创新等前沿领域,共达成超900项成果,举办了13场主题论坛、81场专题论坛、75场洽谈推介,吸引近2000家企业线下参展、近5600家企业线上参展。服贸会不仅为世界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成就,也为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绘就了全球服务贸易繁荣发展的新蓝图。
开放平台彰显中国贡献
服贸会是展示中国对外开放成果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伴随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货物贸易增长承压,服务贸易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服贸会的持续举办是这一宏观趋势的集中体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服贸会通过对外展现我国的政策制度创新、产业融合趋势和新兴业态发展,有力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开放道路和制度稳定的关切。服贸会以北京为“点”,通过全球服务贸易峰会、展览展示、论坛会议、洽谈推介、成果发布、配套活动等 “线”,形成了中外广泛合作的“面”,多维度展现中国持续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坚定决心。服贸会不仅彰显了中国在服务贸易发展上的自信与成就,同时也为各国观察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和开放水平提供了一个直观、透明和多维的窗口。从战略意义上看,服贸会已成为以服务贸易为支点提升全球话语权的重要渠道,对中国塑造积极的国家形象、增进外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理解与认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服贸会是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上升,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相互交织,服贸会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中国方案”。相较传统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具有数字化、绿色化、包容性等特点,尤其是在数字经济浪潮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背景下,跨境服务的流动正在重塑世界经济分工格局。服贸会恰逢其时地搭建了一个多边合作平台,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跨国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其中,围绕数字经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教育培训、文化创意、绿色环保等前沿领域开展深度对话与合作。这不仅为各国探索新兴领域的合作机遇提供了平台,也推动了规则标准、监管政策和治理模式的交流互鉴。同时,服贸会通过推动服务业市场的相互开放,增强了各国之间的制度透明度和互信度,降低了合作壁垒,促进了全球服务贸易的互联互通。更重要的是,在“小院高墙”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服贸会的成功举办为全球贸易合作注入了稳定剂,展现了中国倡导开放合作、共赢发展的责任担当。服贸会产生的平台效应不仅助力各国共享中国市场机遇,也为全球服务贸易合作提供了一个具有制度韧性和实践活力的公共产品。
服贸会引领服务贸易新机制与服务贸易标准化。不同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涉及跨境流动的往往是数据、知识、人才与资本,这对传统贸易规则体系、法律制度和监管方式提出了不同甚至更高的要求。当前,服务贸易正处于转型期和创新期,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内涵的发展使得服务贸易的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服务贸易亟需新的制度与标准。作为服贸会的主题论坛之一,第九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标准化论坛集中发布并启动了包括《数字贸易产教融合共同体运作模式与管理规范》(T/CCPITCSC 176-2025)《跨境电商物流服务指南》(T/CCPITCSC 168-2025)《数字贸易基本概念与关键倡议》(T/CCPITCSC 177-2025 )等19项团体标准。服贸会通过推动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尝试建立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框架,成为世界观察中国如何参与并塑造全球治理的重要窗口。此外,中国还通过多种方式为全球服务贸易提供“中国方案”,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平台先行先试都有助于在更高层次上推动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创新。通过服贸会,中国不仅展现了在全球治理中的积极姿态,也通过实际举措推动形成更加包容、均衡、普惠的服务贸易新秩序。
共绘服务贸易新蓝图
作为全球服务贸易的重要推动者,中国在服贸会上展现了制度优势和开放胸怀。但也要看到,与货物贸易相比,我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服务供给质量有待改进,对接国际先进服务贸易规则水平亟待提升,服务业开放程度仍显不足,生产性服务投入对外国公司依赖较大,高技术领域服务贸易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中国服务”国际知名品牌较少,服务贸易国际话语权尚有不足。借服贸会之东风,我国要进一步挖掘服务贸易潜质,向世界展示中国信心,吸引各国贸易商、投资者向东而行。
高水平推动服务贸易开放合作。坚持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引领服务贸易发展,积极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反对一切形式的服务贸易保护主义与隐性壁垒。加快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及区域组织开展服务贸易协定和投资协定谈判,推动服务领域规则、标准与监管体系的互认互通。强化与国际组织在金融、法律、教育、医疗、文化等重点服务领域的对接,拓展跨境服务交付的新模式。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平台,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与跨境服务外包升级,延长服务业产业链与价值链。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知识密集型服务等高端领域,促进服务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全面提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全面深化绿色服务合作。把绿色低碳理念全面融入服务贸易发展之中,推动绿色金融、绿色咨询、绿色认证、碳排放权交易等新型绿色服务业态成长。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服务产品,加大对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和环保项目的服务支持力度。推动环境保护技术、节能标准和绿色认证的国际合作,打造面向全球的绿色服务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环保评估和绿色设计服务,扩大在能源管理、环境治理、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服务贸易规模。通过绿色服务贸易引导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形成绿色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支撑体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服务力量。
持续扩大数字经济赋能。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贸易的深度融合,制定数字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拓展5G、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服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大数据、云计算、跨境支付等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全球化数字服务网络。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的标准互认和规则对接,缩小发展中国家数字鸿沟,提升服务贸易数字化水平。鼓励建设海外数字平台和跨境电商服务体系,扩大数字内容、智慧教育、在线医疗等服务出口。通过职业教育和国际合作,培养更多具有跨境数字技能的人才,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提升人文交流与服务互动效能。推动服务贸易与人文交流的深度结合,制定跨文化交流与服务业合作的发展规划,搭建多层次人文交流平台。鼓励教育、文化、旅游、影视、动漫、体育等领域的服务贸易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市场。扩大旅游便利化、签证便利化和跨境教育培训服务,增强人员往来的便利性。利用社交媒体、虚拟现实、数字教育等新兴渠道拓展国际文化传播服务。通过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职业教育合作等方式,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推动人文服务贸易实现内涵式发展。
增强服务贸易的国际影响力。以服务贸易合作带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创新和规则塑造,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能力。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经济体的多边协调,推动建立更加公平、透明、开放的国际服务贸易规则体系。聚焦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全球性议题,积极提出服务贸易治理方案。通过多边平台合作,推动形成涵盖数据流动、隐私保护、跨境监管的国际标准,增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性保障。以服务贸易为纽带,推动国际社会形成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新格局,为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力量。
(作者:蓝庆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薛缘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务战略研究院博士生)
附原文链接:https://share.gmw.cn/www/xueshu/2025-09/18/content_38294332.htm
《光明日报》:(邓慧慧)数智赋能加速服贸焕新
光明网:(蓝庆新、薛缘杰)携手共赢新格局 共绘服...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周念利)数智领航,...
《中国女性Women of China海外版》:(Nathalie)...
《经济日报》:(蓝庆新)从“新”出发扩大外贸增量
中国教育电视台《长安街》:(蓝庆新)2025服贸会...
《环球时报》:(唐晓彬、王亚男)AI为文化产业“...
《环球时报》:(阿巴斯)Historical, cultural, e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