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 正文

媒体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光明日报》:(李雪飞)用文化同世界对话——青年学者谈“十五五”文化出海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07日 编辑: 刘海军

近年来,我国一些文学作品、网络游戏、网络影视剧成功“出海”,到中国旅游成为海外民众的新时尚,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力量、对外开放的力量。“文化出海”是“十五五”时期文化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用文化同世界对话的理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更多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当代中国生活、具备国际文化视野的作品走出国门”。

近日,光明智库组织了文化强国系列论坛的第四期,邀请青年学者畅谈“文化出海”这一话题。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雪飞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出海的亮眼表现绝非偶然,其核心驱动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国有文化企业转型升级与民营文化企业创新活力同步释放,为文化产品规模化出海奠定基础。“十四五”时期,共认定三批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1140家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357个,助力文化企业加快布局全球市场,形成“精品创作—市场孵化—国际推广”的高效产业链条。二是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以5G、AI、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深度赋能文化内容的生产与传播,推动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数字游戏等领域文化产品的创新表达与精准传播。三是本土文化市场的有效引领。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孵化了多元的文化业态和成熟的商业模式,企业依托国内市场优势不断打磨产品力和运营力,成功打造国际头部社交媒体平台。

在谈及“十五五”时期优化文化出海产品结构时,李雪飞指出国产影视和音乐作品在出海中面临着内容和渠道方面的双重壁垒。在内容方面,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受众对文化产品的兴趣和认同度会有所降低。相比来看,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数字游戏所涉及题材更加广泛,语境和语言的制约作用较小。在渠道方面,它们在传播上所受的物理局限和技术瓶颈较少,无须通过线下渠道发行,打破了国外发行商的限制,能够依托海外平台或自有平台进行全球营销,依托算法优势进行精准推送和精准传播,更容易触达全球用户。

针对如何推动更多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当代中国生活、具备国际文化视野的作品走出国门这一问题,李雪飞认为下一个五年应在四个方面继续发力。人才方面,构建国际化人才梯队,深化国际合作。如支持高校培养兼具艺术创造力、国际视野与市场运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鼓励国内企业与海外影视公司、游戏厂商、音乐厂牌等深度合作。内容方面,深挖历史文化内核、聚焦当代中国生活,借鉴国际市场流行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手法。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与受众需求,对文化作品进行本土化改编和二次创作。渠道方面,积极与海外头部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签订长期内容发行协议。更好利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流博主和主播。通过与海外网红合作、开展文化主题活动等方式,扩大精品文化内容的传播。政策方面,制定文化产业海外发展专项规划,明确文化作品出海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推动更多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反映当代中国生活、具备国际文化视野的作品走出国门

与美日韩等先发国家的优势领域相比,李雪飞指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核心优势基础上,应更好利用我国AI、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积累,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内容创新打造差异化的国际竞争力,这是“十五五”时期文化出海乃至文化强国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方面,巩固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数字游戏等新兴领域的既有优势,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入内容创作与设计,通过现代叙事和科技手段焕发传统IP的时代活力,打造具有东方美学底蕴且易于全球传播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大力加强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字化开发与场景化创新,发展沉浸式文旅项目,通过创新设计赋能非遗保护利用,精心设计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精品入境旅游线路,如“重走丝绸之路”“长江文明探秘”等,通过旅游产品创新带动中华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让国际游客在深度旅游体验中感知中华文化的时代魅力。

最后,李雪飞就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家文化影响力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如何更加主动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谈了几点看法。首先,有效开展国际文化市场调查。针对欧美、周边国家等不同文化圈层、不同年龄段实施差异化的传播策略。选择最能引发共鸣的艺术形式和文化符号,并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内容创作、渠道选择和营销推广方案,建立动态调整的反馈机制,实现文化价值的有效触达。其次,推动叙事与表达的创新。深挖中华文化价值内核,积极利用目标圈层(特别是年轻群体)熟知的流行文化符号和新型载体,探索“用户共创”模式,采取更具时代感和感染力的表达方式,实现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认同”的传播效能跃升。最后,注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效结合。在积极拓展海外文化传播渠道的同时,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通过精心设计高品质文化主题旅游线路和沉浸式文旅项目,让全球游客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时代魅力。

附原文链接: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e8f99aa197644638a713764f4ca40549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