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讨会举办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9日 编辑: zym

校新闻网讯 (国际关系学院供稿)2022年11月26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通过在线会议平台成功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7位嘉宾与会发言,国内6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300余师生踊跃参会,反响热烈。会议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环节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主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首先代表学校做开幕致辞。他指出,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国际关系学院邀请目前最好的足彩app知名政治学学者齐聚云端,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互相借鉴、共同进步,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展开学术讨论与交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二十大报告重点强调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四个方面,也为学术界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指导。希望此次会议能够为学术同仁提供有效的沟通与探讨平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供发展契机。

会议第一场主旨报告的嘉宾是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张树华教授。张树华指出,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从七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从政治宣传的角度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二要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思想总结;三要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理论阐释;四要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学术探索和追寻;五是探索人大、政协如何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六是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七是如何对外讲述全过程人民民主。张树华从十五个方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阐释。

会议第二场主旨报告的嘉宾是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杨海蛟教授。杨海蛟在主旨报告中指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极大的智慧和决心组织这场主题鲜明的学术研讨会,充分彰显了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人极高的政治站位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情和自觉,以及对于政治学理论研究的执着和情怀。他从鲜明的时代特征、高度的概括性、内容的系统全面性和明确的指导性等方面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理论与具体实践方面,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在参与主体、参与过程、参与领域、参与环节、参与效果等方面的本质和巨大优势,显示出它与其他民主无法比拟的特质。

会议接下来是四个单元的主题研讨。第一单元由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佟德志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原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张明军教授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人民民主与“全过程”的简单相加,而是人民民主被融入“全过程”内涵之后,所呈现的人民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权利和效能更加优质的一种民主形态。纵向的持续性、横向的全范围与动态的衔接性是“全过程”指向的多元解读。应注意通过协商民主实现过程的全参与,通过票决民主将协商民主的成果予以合法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助理陈承新副教授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的建构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种话语要实现和持续发展,才有建构的意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有赖于制度的程序和运行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和实践之间统一性的保证。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可金教授认为,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不仅带有很强的中国古代民本的色彩,而且有着马克思和列宁主义的传统。今天我们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还有着独特的国际背景和国内背景。二十大报告把全过程人民民主正式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本质要求,实际上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形态的认识已经定型和成熟。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程同顺教授认为,民主不只是制度和程序,不只是实践和操作,而且也具有价值追求,更具有品质的高下,也就是民主的向上性,包括高尚的目标;积极的价值导向;文明的实践;良善的绩效等四个方面。既然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意味着全过程人民民主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认为,探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理论时代性和时代化的回应。全过程人民民主实际上是治理时代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体落实的推进和阐释。全过程的民主之权包含结构性的权和运作性的权。全过程人民民主要为解决现代行政管理问题提供累积的智慧,并为行政体制改革提供新的视角。

会议第二单元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家刚教授主持。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张贤明教授从理论内涵和推进之道两个方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概念进行了探讨。他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在理论内涵方面使民主的概念更深刻、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加切实并使民主的现实指向更为明确。在具体的推进之道方面,张贤明认为首先应以全过程建设来提升民主的制度化水平;其次应以全过程负责来提升民主的质量;最后应以全过程监督来提升民主的回应性。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庞金友教授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背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意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等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要从长远的宏观视野以及当下微观的中国式现代化两个叠加的背景下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主体地位、提升人民群众的民主素养、加大民主制度执行力度、健全数字民主的保障机制、增强中国式民主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内法规与国家监察研究中心主任柴宝勇教授从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的角度着眼,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他认为,这两个本质明确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在深入研究二者关系的时候,一方面要整合研究框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一个整体性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在基础理论研究深化的基础上,丰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概念内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霍伟岸教授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角度指出,过去两千多年以来,学术界一直都有对民主的批评声音,担心民主会导致决策质量下降。在简要梳理了对民主的批评之后,他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角度回应了这些批评,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可以从民主的认识论价值角度,为民主政治提出合理性和优越性的论证,这是一条非常富有成效的、富有潜力的路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叶静教授通过对参与式预算改革的深入研究及案例分析,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并不是近些年来对中国政治进行的总结,而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它不仅是从上至下的呼吁,也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有基层和中央的互动的制度进化路径,是中央和地方互相探索创新的结果。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刘伟教授针对如何比较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民主这一问题,指出学术研究不应停留在宣传和阐释的层面,应从理论基础、历史脉络、制度体系、实际运行、治理绩效等角度进行全方位的学理比较。同时,在客观系统比较的基础上,要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后续实践的研究。

会议第三单元由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庞金友教授主持。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佟德志教授深刻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他认为,历史地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是不断发展并不断丰富和全面的,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正是从历史逻辑中来的。从实践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也要不断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是基本的战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陈明明教授深刻阐述了当代中国政府原理中人民政协的性质、边界与运行等问题,揭示了西方学术界关于中国政协研究中的政协花瓶论和政协意愿论的不和。他认为从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运行的视角观察中国政治,对于理解中国政府原理事半功倍。弄清政协最大的政治边界是弄清中国代表制政体和西方代议制政体区别的关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长聘副教授谈火生从人民政协群体代表机制的复合结构及其实践要求这一角度提出,政协代表不是多元主义的利益代表,而是协商式的利益代表,追求的是共识而非为某个社会利益集团争取利益。他认为人民政协群体代表机制是复合结构,除了代表利益外,还代表意见和社会视角。通过专业的意见和社会视角的输入,帮助执政党作出更加合理、更加科学的决策。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院长马雪松教授从人民政协凝聚全过程共识的角度,分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意愿和治理效能。他从协商和共识的角度,论述了人民政协在凝聚全过程共识中的表现、作用,并提出了推动人民政协凝聚全过程共识更好发挥效能的系列建议。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包刚升教授试图以一个崭新的理解框架重新解读传统中国先秦时期儒家、法家、道家的政治思想,他认为中国古典政治理论应该从文本解读和逻辑反思两方面进行研究,文本解读包括问题意识、理论解释、解决方案和理想社会;逻辑反思包括基本人性预设、个群关系预设、理论的优势和逻辑的反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韩冬临教授以新时代中国公众美好生活感知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以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背景下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美好生活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和研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逐步且明显提升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其中经济发展对整个美好生活起决定性作用。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长聘副教授段德敏试图从概念和民主模式背后的理论逻辑出发,思考全过程人民民主与其他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区别,从社会进步的视角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他认为民主理论和实践是多元并存的,中国的政治实践是建立在人民主权的基础上,中国的民主实践其理论基础是社会进步,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历史发展中的人与社会的进步。

会议第四单元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主持。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时和兴教授通过回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和发展历程,从四个统一的角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的统一、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了的统一、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统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和其他国家民主的区别,体现了人民性这一本质,为人民当家作主找到了崭新的答案。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肖立辉教授认为,有效的处理民主与团结的关系,既能够保持民主的活力,同时也能够实现团结与统一,要把握民主和团结这两大主题之间的关系。共识是民主与团结呈现正相关关系的纽带和桥梁;全过程、多层次的民主参与,是团结得以巩固的前提;民主集中制是由民主达到团结的重要实现机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主与团结呈现正相关关系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景跃进教授提出,要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就要有问题意识,要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提出的背景和意义,也要了解我们对民主的探索历史。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个本质性概念——人民民主;又是一个操作性概念——全过程,是价值和经验相融合的一个概念。同时,全过程与人民民主的双重限定突出了中国民主与西方民主的双重区别,但也面临双重挑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家刚教授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一种政治表达,也是一种政治话语;民主显然是外来的,但是民主也是从中国自己的历史国情和传统当中生长出来的。他重点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主问题思考的历史资源,认为从民主价值的观念认知,到民主制度的设计认知,再到民主程序的安排方面,我们党都是有历史基础与历史资源作为支撑。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院长方雷教授提出,要以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并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从价值定位来看,以党内民主逐步推进人民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于见效的途径;从政治逻辑看,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着党的全面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从政治逻辑看,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克服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对立;从现实路径看,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作用发挥的好,就能在保障民主权利、完善民主程序、约束党内权力等方面发挥它的合理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王炳权教授从三个方面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阐述:一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个实践问题;二是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已有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的推动民主协商;三是保护和培养社会基础,适当开展试点,可以强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基础,加强基层领域的治理,重点抓民生问题。

会议最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戴长征教授做闭幕总结发言。他首先指出,在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时代命题的背景之下,本次会议的主题特别重大。今天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从理论与学术、道路与实践、历史与逻辑、以及中西比较视野等多个维度对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了富有深度的思考与讨论,从而保证了本次会议成为一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戴长征重点指出,民主作为当今世界政治中的重大主题,对它的研究,依旧任重而道远。作为理论形态的民主、作为政治制度的民主、作为决策机制的民主、作为实践和运动形态的民主、作为社会联合机制的民主以及作为一种治理方式的民主,都是民主研究中的重大命题,值得学术界继续深入探讨。最后,戴长征向所有与会的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本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