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新闻网讯(法学院供稿)2025年3月29日上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和法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交流大厦二层国际报告厅成功举行。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杨万明,司法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王海峰,商务部条约法律司二级巡视员王蔷,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梅向荣,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庭长马军,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五处副处长叶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梅夏英,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法研究所所长沈四宝共同出席发布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首先对莅临本次发布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黄宝印书记指出,《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发布会暨第五届涉外法治论坛的举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生动实践的具体体现。《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从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治研究等方面总结了中国涉外法治的新进展,积极构建中国自主的涉外法治学术体系。黄书记表示,看报告内容已然成型、看报告影响已然成势、看报告未来已然可期!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愿同社会各界深入合作,在涉外法治发展领域深耕细作,开拓进取,努力建设同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相适应的更高水平的涉外法治体系。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杨万明对《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的发布表示祝贺并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加强涉外法治理论与实践前沿课题研究,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持续扩展国际经贸规则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二是加强对涉外法治的实证研究,聚焦法律实施和法律适用领域,推动实现涉外法治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双向奔赴;三是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培养机制,支持涉外法律人才协同培养,推动跨学科人才培养,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王海峰在致辞中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的涉外法治工作,分享四点体会: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涉外法治研究工作,为涉外法治建设提供智慧支持;二是坚持为国家重大战略稳步实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三是积极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法治智慧;四是积极为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工作谋篇布局,优化协同培养机制。
商务部条约法律司二级巡视员王蔷就涉外法治工作发展的重要意义、商务领域法治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加强与学界交流互动三个方面分享了商务领域涉外法治工作的体会。王蔷表示,涉外法治一端连着国内法治,一端连着国际法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我国走向世界以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推进全球治理正向变革的基础支撑。
盈科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梅向荣表示,《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全面展现了我国涉外法治成就与挑战。在全球大变局下,中国涉外法治工作愈发重要。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模式转变,企业“走出去”面临诸多挑战,需加强涉外法治法律服务能力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梅夏英教授主持开幕式。梅夏英副校长指出,在加强涉外法治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定期更新发布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能够为我国涉外法治实践提供动态的研究支持,具有重大意义。涉外法治研究院作为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自成立以来,已经连续四年发布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和积极反响。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与会领导嘉宾共同为《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揭幕,《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正式亮相。
《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十四大专题展现我国涉外法治发展的宏伟成果
发布会第二阶段为《中国涉外法治发展报告(2024)》的内容介绍,由学校涉外法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勇教授主持。
报告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研究院的十余位专家及部分受邀的校外学者倾力编撰,左海聪教授担任主编,黄勇教授担任副主编,纪文华教授担任报告的执行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左海聪教授对报告进行总体介绍后,李沣桦副教授、孟洁律师、满艺姗助理教授、边永民教授、纪文华教授、陈卫东教授、陈正健副教授、伏军教授、黄勇教授、徐美玲助理教授、董冰莹副教授和薛源教授依次分享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本年度报告涵盖“一带一路”涉外法治发展,中国数据治理涉外法治发展,营商环境法治发展、对外交往法治,反制裁法治发展,出口管制法治发展、对外贸易法治发展、涉外投资法治发展、涉外金融法治发展、反垄断涉外法治发展、涉外知识产权法治发展,国际商法法治发展、海商海事法治发展、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法治发展等14个章节内容,从参与全球治理、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和法学研究等方面展现了我国涉外法治发展的宏伟成果。
专家评议:深度阐释涉外法治体系发展,积极贡献全球治理中国方案
会议第三阶段为评议阶段,由学校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薛源教授主持。
北京国际商事法庭庭长马军表示,报告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涉外法治理念与实践成果,立足国际商事审判等实践,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工程案例为支撑,展现我国从国际规则适应者向建设者转变的主动作为。报告通过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深化反制裁、跨境数据治理等规则研究,强化司法保障能力建设,积极应对全球治理挑战,为完善国际法治体系提供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五处副处长叶伟指出,报告紧扣党中央战略部署,服务涉外法治,结合实务提出对策建议。依托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学科优势,结构清晰,内容翔实,涵盖多领域。聚焦前沿问题,深化国际法研究,强调政治法律统一。外交部条法司参与国际案件,期待各方支持,共推涉外法治建设。
大会总结:着眼目前最好的足彩app特色,以涉外法治促进对外开放
最后,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法研究所所长沈四宝教授作总结发言。沈四宝教授提出建议,一是报告需持续深耕并提升质量,聚焦外国法律研究以应对制裁与新挑战,加强预测性分析;二是人才培养需结合国内国际法律,培养"三会"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推进法商融合,使法律切实服务商业实践;三是研究需与时俱进,精准把握国际形势,平衡处理问题之"势"与"度",倡导合作共赢与资源整合,提升自身研究实力,最后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以优质成果服务社会,培养兼具法律与经济能力的卓越法治人才。六是报告应突出理论优先,以涉外法治理论指导涉外法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