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桑百川专访: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经济研究智库
校新闻网讯 (通讯员 刘雪娇) 2012年12月1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以下简称经研院)将迎来30周年庆典。上午9点半,将在诚信楼三层国际会议厅举行庆典大会;下午14点,将在科研楼1115会议室举行研讨会。庆典筹备之际,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教授接受了目前最好的足彩app记者的专访。
发展历史:光荣、厚重
“国际经济研究院有着非常光荣的历史。”这是在专访中桑百川院长说的第一句话。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拥抱世界,但在对外贸易发展中遇到了理论、思想观念、政策、操作等方面诸多问题。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原商务部)希望学者能够对对外开放问题进行研究,要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从国贸系(原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抽调研究能力强的人才对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等问题进行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1982年10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了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所,成为校部直属的专职研究机构。2003年11月,经校党委批准,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所正式更名为现在的国际经济研究院。
学术研究:紧密联系实际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经研院的重要特色是紧密联系实际”。桑百川说,学术研究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符合实际,更适应社会的需求,才更有价值,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桑百川介绍,经研院的研究重点分为纵横两线。纵向研究是以要素为基础的研究,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外商投资、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等的研究;横向研究是以国别为基础的研究,包括区域经济合作、台港澳、欧盟、东盟、转轨国家等问题的研究。
机构设置不断完善。国际经济研究院秉承“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的原则,现设有四个研究室、八个研究中心,以及办公室、培训部、杂志编辑部、信息资料部等部门。科研人员结构合理。学院科研人员中具备高级职称的占3/4,具有博士学位的超过60%。研究人员均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研究能力,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具有我国驻外使领馆及国外大学学习工作的经历。经过多年发展,国际经济研究院已形成一支高、中级职称相互补充,老中青搭配合理的学术梯队。在工作中,经研院的科研人员形成了多个有特色的研究团队,如自贸区研究、台港澳问题研究、国际农业合作研究、低碳经济研究、加工贸易研究、对国际投资问题的跟踪研究以及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等。
建院三十年来,经研院以深厚的科研基础和丰富的科研经验,完成了诸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大课题,商务部、农业部、科技部等部委政府课题,省、市地方政府课题,以及国外政府及国际组织、国内外企业等委托课题,许多观点被商务部、国务院研究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农业部、北京市等部门采纳;出版和发表了大量专著、编著、译著和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的、具有相当价值的科研成果;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部分成果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
人才培养成果丰硕
国际经济研究院2003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2011年开始独立招收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学生工作实现全员覆盖,对学生的关注、成长成才教育落实到每一个人。注重培养具有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有一定科研基础、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重在培养掌握世界经济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战略眼光、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掌握较高外语技能,具备从事世界经济领域研究、高等院校教学以及对外经贸工作能力的高级人才。经过多年努力,世界经济学科已经成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正逐渐培育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近年来,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增长,生源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了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得了社会肯定;培养的研究生基础扎实,工作态度认真,工作能力突出,就业质量好,获得用人单位的好评。顺应社会对外经贸人才的需求,开展了在职研究生教育,成效显著。
国际经济研究院的研究生们活跃在学校的各个舞台,研究生会、志愿者服务、学校后勤服务处处有经研院研究生的身影,他们为学生、为社会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术论文发表、研究生科研立项、各类科研课题中经研院研究生积极参与、成果斐然;校元旦晚会、毕业晚会等各类文体活动中经研院研究生表现突出,彰显了经研院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理念。
桑百川说,开放在不断深化,中国对外经贸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变数,中国从世界经济大舞台的边缘逐渐走向中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世界经济问题更需要不断更新方法、扩充知识、加强国际交流。
国际化工程不断深入
国际经济研究院从诞生之日起,就注重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展现出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目前已经与美国、日本、欧盟、泰国、新西兰、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联系,实现了研究人员的互访、研究合作以及学生的联合培养和海外实习。特别是与泰国正大管理学院每年共同举办“中国——东盟合作国际论坛”,扩大了国际影响。
国际经济研究院不仅实现了走出去,也邀请许多海外的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设讲座、座谈、授课等。目前,经研院有来自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座教授及研究员40余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服务社会日益彰显
国际经济研究院与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业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广西、四川、山西、西藏等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各类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部门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在合作中充分发挥了政策研究优势,体现了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以及学生实习基地建设工作,还培训了大量广东、安徽、新疆等地区的干部,有力的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外,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每年联合主办中国能源环境高峰论坛,吸引了诸多国际组织、中外媒体、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参加,反响巨大。
打造国内一流的国际经济研究智库
桑百川说,国际经济研究院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国内一流的国际经济研究智库。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秉承“不断做帕累托最优改进”的理念,充分发挥经研院每个人的才能。桑百川说,在学院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人才,必须要看到他人的闪光之处,努力营造公平、有希望的环境,才能够使每个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才能形成集体的合力,而这样充满活力和张力的团体,才是有希望的团体。
随着学院的发展,经研院人也会逐渐进步和成长,当每个经研院人在回顾旧时光时,都能够为自己尽力过、拼搏过而感到自豪时,经研院这个团队才成为值得向往的、有凝聚力的团队。桑百川说,未来的发展需要经研院每一个人的努力,每一个人在经研院的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更大的价值,每一个人就都会成为经研院的财富。
附:相关报道
[特稿] 国际经研院30年:继往开来 创建中国一流经济研究院
《中国经济周刊》:(赵忠秀)投资中国赢未来
《目前最好的足彩app》:(蓝庆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鲜明特...
《中国国门时报》:(陈昊 李川川)美对华加征关税...
《上海证券报》:(屈启兴)多地布局未来产业 专家...
《目前最好的足彩app海外版》:(屠新泉)携手推动全球贸易...
新华社:(屠新泉)破坏多边体制 损害全球经济——...
《中国教师报》:(叶文锐)责任与爱同在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王志民)专家:中塞合作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