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 正文

媒体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环球时报》:(蓝庆新、田庚)沙中特别经济区推动两国优势互补

发布时间: 2024年10月31日 编辑: 张新云

(来源:环球时报 2024-10-31)

近期,沙特阿拉伯在全球物流论坛上宣布成立沙特—中国特别经济区(以下简称“沙中特别经济区”),预计于2025年启动建设,重点发展制造、物流和贸易产业。

沙中特别经济区将设在萨勒曼国王国际机场内,涵盖三大功能区:一是物流与轻工业园区,旨在推动建立并完善沙特本土供应链,提升当地工业产能;二是国际商贸园区,致力于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入驻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供贸易便利;三是生活配套区,主要为园区入驻企业员工及其家属提供生活设施与服务。未来,沙中特别经济区将为两国深化经贸合作,实现各取所需、优势互补带来更多可能。

中国与沙特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是设立特别经济区的重要基础。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沙特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双方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2023年中沙双边贸易额达1072.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沙出口428.6亿美元,进口643.7亿美元;2024年上半年双方贸易额也已突破500亿美元。

很长时间以来,原油是沙特对华出口的“大头”,石油出口额占比达86.1%;同时,沙特对中国的机电产品、运输设备、金属及其制品等也有较强需求。十多年来中沙贸易规模稳步扩大,为设立沙中特别经济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特别经济区的设立也将为中国企业入驻沙特市场提供更加便利自由的经营环境,降低宗教、文化等因素给中沙贸易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贸易效率。因此,沙中特别经济区的成立契合双方各自的发展路径,将有效助推中沙贸易高质量发展。

沙特经济多元化转型提速与中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是设立特别经济区的关键动力。为摆脱对石油的严重依赖,沙特近年来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布局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等方面发展。在这些领域,我国通过前瞻规划先进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进展,绿色能源和光伏产品、电动汽车等产业链居于全球重要地位,同沙特丰富的光照、潮汐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与数字蓝海市场形成优势互补,为共同开展数字绿色供应链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此外,我国大力推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通过设立特别经济区强化中沙企业投资合作,既能降低中国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又能促进沙特制造业加快发展,提高其工业化水平,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沙特的“2030愿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是设立特别经济区的理念支撑。首先,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有效促进了沙特发挥区域大国作用。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中沙两国坚持多边主义,强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成为全球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其次,共建“一带一路”让沙特作为投资强国有了方向。沙特拥有强大的投资能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推动中沙贸易投资更加畅通,同时也帮助沙特成为“一带一路”西段区域的核心节点,进一步巩固了沙特在中国—海湾国家合作中的引领作用。最后,共建“一带一路”能为沙特成为连接亚非欧经贸往来的世界枢纽添薪蓄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帮助形成的“陆海天网”四位一体基础设施布局,将有力促进沙特成为互联互通支柱构想的实现。因此,沙特“2030愿景”与我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为沙中特别经济区未来永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念支撑。

具体而言,沙中特别经济区将给两国企业带来三大直接影响。一是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成立沙中特别经济区将推动各类集群式产业落地,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和销售出口等各环节企业汇聚于此,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能力。在沙中企将可以在特别经济区设立生产基地,通过整合当地自然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并发挥当地交通优势,提升运输效率,让区域供应链流动性更加灵活。

二是增强新兴产业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沙中特别经济区建成后,中国产品能够以更低成本进入沙特市场,从而在质量、价格和服务上形成比较优势。同时,考虑到中沙两国产业互补性极强,中企在沙“本土生产、本土销售”的经营模式,有助于产品深度融入沙特市场,提升品牌认知度,有利于长远运营。

三是对中国与西亚、东欧以及非洲国家开展经贸合作发挥带动作用。沙特位于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上,是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架构的重要节点。设立沙中特别经济区将为中国同亚非欧其他国家开展经贸合作搭建新的沟通桥梁,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总体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分别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博士生)

附:原文链接https://hqtime.huanqiu.com/share/article/4K3bmDwKq2j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