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 正文

媒体目前最好的足彩app

《中华英才》:(范黎波)淡泊名利 卓然不群

发布时间: 2020年04月27日 编辑:

范黎波:淡泊名利 卓然不群

(来源:《中华英才》2020年4月 记者:王玉君 通讯员:梁莉萍)

自古以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靠的是战争中决策者的深谋大略。商场如战场,企业家要想使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也必须从管理及战略方面着手,懂得如何进行企业管理,实施企业战略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企业管理还是企业战略学科研究方面,都吸引了无数学人师者孜孜以求地探究其中的奥秘,这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范黎波先生就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杰出学者、优秀教师。

耕读相伴,勤勉求学

1964年,范黎波出生于山东招远一个农户家庭,典型的寒门弟子。和多数60后一样,范黎波小时候记忆最深的是饿肚子和干农活。70年代初上学的农家孩子,干农活是主业,读书是副业。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世界有多大,一概不知。

从上学开始,范黎波从来未把精力用在读书上,也不知道读书好坏对未来有什么影响,也不知道自己书念得如何,只是渐渐地发现和他一起入学的同伴越来越少了。初中时,范黎波的学习成绩不算出色,直到有机会参加了一次县里组织的物理竞赛拿了奖,他才觉察到自己有读书才资。初中毕业后通过选拔考试进入县城读高中,学习也愈加勤勉。高中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几十个人挤在一间宿舍里,一个月回一次家。这样的学习历程是60后特有的记忆。

在基础教育阶段,除了学业,范黎波还收获到两样体悟。第一是激励,人生中,瞧不起你的人对你的鞭策更加刻骨铭心;第二是勤奋,他特别相信勤能补拙、天道酬勤。平常人的智商加一点勤奋,成功几率就高一些。

1983年,范黎波参加高考。他唯一的理想就是转换身份,端上公家的饭碗。多年的勤奋终于换来回报,范黎波被中南矿学院矿山机械专业(本科)录取。至于选择这个专业的理由,说起来特别朴素,就是他的父亲认为将来毕业后可以回到招远金矿工作。

1984年,因为一个政策机缘,他被学校选拔转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后可以留校做辅导员,但他毕业后却考取了本校自然辩证专业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

 学海泛舟,术有专攻

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范黎波没有如父亲所愿回到家乡招远的金矿工作,而是一路北上来到了首都北京,成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一名教育工作者。

新的环境给范黎波带来思想上的冲击,他发现这里的师生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和自己从前的所学所思完全不同。他坚持继续学习深造。为了提高英语水平,范黎波坚持每天收听英文广播,开始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将学习方向转到了企业管理专业。在这期间,范黎波抓住了每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1991—1992年,他参加了联合国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研修班学习,1995年到在香港中大进修,2002年赴法国HEC高商学院作访问学者。2001—2004年攻读国际贸易博士学位。范黎波总结说,他们这代人鲜有人将自己的本专业做到底的。“看来人生真的不是线性的,不能以为一班车就能把你从现在的位置带到你自己所期望的位置。在真正入驻自己的专业领地前,过往的学习都是打基础,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为人师者更应如此。”他说,法律、哲学强调逻辑和思辨性,经济管理注重模型方法。在目前最好的足彩app中,他致力于“合二为一”。范黎波认为,企业管理需要应用法律、哲学和经济学等做多学科探索研究,有很多交叉融合,最终归为胡适的制度论和鲁迅的人性论的较量。基于人性论的深刻反思和制度论的探索研究,范黎波出版了第一部学术著作《企业理论和公司管理》,该书获得了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范黎波告诉笔者,经济管理问题与哲学、法律问题是一脉相通的。

传授知识,抚慰心灵

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思考让范黎波成为对外经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学企业管理学科领域的一面旗帜。

在学校,范黎波为本、硕、博开设了国际企业管理、管理理论、企业并购等课程;主要研究跨国公司理论、战略、创新与企业理论。

在社会上,范黎波承担诸多社会职务,他是中国世界贸易组织(WTO)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开放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社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审专家等,任《经济管理》《国家发展战略》等编委会成员,为《管理世界》等期刊论文评审专家,任多家企业管理顾问、董事、监事。

2003—2019年,范黎波做了十六年行政管理工作,历任海尔商学院执行副院长、国际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当笔者问到他是如何平衡行政、教学、科研工作时,范黎波说,从时间上来说,这三者是有冲突的,但换个角度说,做行政让人生更丰富,可以触及到诸多的人和事。范黎波说,行政工作最难做的两件事是:实事求是和“你看着办”,因为有时空、情景约束。

说起人才培养,范黎波并不特别认同“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在范黎波看来,好老师有三个功能:第一,答疑解惑;第二,经常去鼓励;第三,总是去安慰。范黎波认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等重要,人的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增长不是同步的。2010—2015年担任商学院党委书记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不同层次的学生。他发现,大学生的心理波幅很大,如果自控力不强或外部干预不及时,心理抑郁症在所难免,只是程度差异罢了。他说,目前最好的足彩app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越是高阶,心理可能就越脆弱。在教育环节上,范黎波重视鼓励和抚慰学生。从2009年到2016年,每年寒暑假,他坚持用个人项目经费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就是二课堂。这项活动纯属老师的自愿行为,范黎波一做就是8年。范黎波感慨道,当老师久了,对学生的感情比一般人更深些,也更恨铁不成钢。

淡泊名利,潜心治学

读研期间,范黎波读过马科斯·韦伯1919年做的《以学术为业》的演讲稿,其中给他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学术是鲁莽的赌博,……和机遇和运气相关。假如做学术,你得问自己:你真的相信,你能够年复一年看着平庸之辈一个接一个爬到你的前面,而既不怨怼亦无创痛吗?范黎波说,做学问得有好心态,做最坏的打算。范黎波坦诚地告诉笔者,选择做老师原本是为解决生存问题,作为北京“新移民”,活下来很重要。在上世纪90年代,大学老师收入低,住房差,愿意沉下心来“坐冷板凳”的人很少。范黎波坚持了下来,找到了研究领域和良师益友,站到了学术的前沿,在该领域顶级期刊上有学术论文发表。

范黎波说,他的学术研究得益于王林生教授的提携。当时,他每年假期都是在学校图书馆度过的,与常来图书馆阅读的王老师交流甚多。范黎波清楚地记得1999年,他才35岁时,王林生老师让他协助查资料,他欣然应允。之后,二人经常讨论学术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王老师的引领下,范黎波锚定了企业制度研究的课题。

在职读博期间,范黎波师从徐子健教授,研究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他说,假如一家外企到中国投资,一年赚了100元,合资双方如何分配利润?这就是他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命题。中国企业起步就是“搬运-加工”,如何在合资经营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范黎波提出了3L路径:链接—杠杆—学习(linkage、leverage、learning)。到了今天,范黎波认为,如果外资企业在100元利润中仅能拿走20元,说明中国的营商环境出问题了,因为中国企业还不到分80元利润的时候。范黎波研究瑞士雀巢在华投资,提出了“入赘式”整合,描述雀巢和它的中国合作伙伴。他认为,“这一点,中国要向跨国公司学习,要有弹性和韧性。”

关于企业与大学研究之间的关系,范黎波说,大多数企业家擅长实践,但不擅长提炼总结,知其然但不深知其所以然。学院派的优势就是理论概括和情景式复盘,帮助企业家了解,什么是实然、应然、必然和所以然。企业家愿意听大学教授论道,做案例分析,有的可以“拿来”,有的则能影响他们的心智模式。记者问到,“很多成功企业家没有读多少书,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范黎波说,无知者可以无畏,也可以愚昧,没有知识不一定没有才华。在商业领域,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发现机会敢于尝试,敢冒风险,这就是自由企业家制度。企业家是做具体事的,大学研究的实验室应该在企业。企业家是“水中游泳的人”,水深浅、风险他们自己拿捏,学院派都不是教练,只是参谋、是顾问、是服务。

谈到自己的学术研究对国家战略的贡献,范黎波说,他多次参加部委政策咨询会,多次为部委起草研究报告。商务部年度《中国软件发展报告》第一期是他主持起草的。他参与过“十三五”规划相关主题的研究,现在参与了 “十四五”规划的一些主题研究并担任主笔。此外,他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上发表政论性文章十多篇,也是国内多家智库的重要成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范黎波在学术上的不断探究、深耕结出了硕果。他陆续出版了多部专著,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 自2000年来,范黎波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主持完成了企业的委托课题。2007年,他与北大、清华联合发起了“中国战略管理学者论坛”学术年会,至今已经办了十三届,在学术界已有很强的影响力。

2010年,范黎波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黎波对荣誉看得很淡。他说,非常感谢学校对他学术研究肯定和认可,也感谢同行的肯定认可。在范黎波看来,荣誉是身外之物,对荣誉追求要适可而止,因此从2011年起他便不再申报任何荣誉。他认为做领导首先要管好自己名利观。目前,范黎波辞去了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职务,回到商学院做教授。他说,希望潜下心来,凝练一下存量知识,追问新知识,对正在发生着的事情保持乐观性的关注。

采访中,范黎波提到最多的就是“顺势而为”。他说,从少年时代在乡村读书到成为大学教授,以及后来获得各项成果和诸多荣誉,自己除了对知识不断的追求外,其他都没有刻意追求过。问及今后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范黎波说,他还没有目标,如果一定要说有,那就是要写一本关于企业史的专著,在学生培养上多花点心思和力气,为学生搭建一个更高一点的事业发展平台。

附:原文报道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j1--OvJHm_LF1NxrpP4nxQ

更多资讯请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微博

投稿邮箱:news@uibe.edu.cn读者意见反馈:xcb@uibe.edu.cn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1 UIBE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内备案号:外经贸网备31418006